-
行業資訊
INDUSTRY INFORMATION
近日,重慶一女子因為下班后拒絕應酬結果被公司辭退,此事引發大家的關注,一度登上微博熱搜第一。
今年2月14日,重慶的小劉入職了一家公司,成為行政人事專員,主要工作是處理一些日常的行政事務和人事事務,其中包括日常的接待工作。2月28日下午,公司負責人要求小劉下班后一起去宴請客戶。
小劉認為自己的工作職責并不包括下班以后還要去宴請接待客戶,因此拒絕了。沒想到,公司以“不服從工作安排”為由辭退了她,還更換了公司大門密碼,讓她無法正常上班。
在小劉向記者提供的一段手機錄音里,公司負責人表示,干行政類的工作,就應該搞好接待工作,包括倒茶倒水、結賬、倒酒這些,小劉應該服從安排。
公司負責人還表示,試用期內,公司和勞動者雙方有互相考察、互相選擇的權利。辭退小劉,也是公司的正當權利。只要小劉在解除、終止勞動關系的表格上簽字,就會立即結算這半個月的工資。
小劉表示,表格中說自己“不符合錄用條件”,她不能認可,因此不愿簽字。她同時提出了額外的賠償訴求,公司方面表示不予認可。
企業以正常運營并營利為目的,而人力資源的充分利用是企業正常運營的基礎。但正常的人員流動是企業常態,有主動辭職的,有不辭而別的,當然就有企業主動辭退的。
對于此事,律師認為,這種下班時間、工作場所之外的應酬不屬于工作職責范圍。不管小劉是否愿意在相關手續上簽字,公司都應該足額支付相應的工資和報酬。目前,小劉已經向當地勞動仲裁部門投訴了這一情況。那么公司可以隨便辭退員工嗎?
員工與企業建立勞動關系后,雙方就形成了一種較為穩定的法律關系——員工為企業提供勞動,該勞動成為企業業務的組成部分,而企業因員工提供了勞動而向員工支付報酬。
雙方的勞動關系建立后,則該關系的解除或終止必須存在法定事由,并且由于勞動關系的解除或終止涉及員工的切身利益,因此,企業在辭退員工時,不能僅從企業角度進行決策,同時需要了解員工的行為是否符合法律或企業規章制度關于辭退員工的相關規定,否則企業單方作出辭退決定后,很可能激化企業與員工的矛盾,從而給企業帶來不必要的法律風險。
《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第(二)款規定,勞動者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很多企業管理者根據該條款認為只要員工違反了本企業的規章制度,則企業就可以合法的辭退員工,并且無需支付任何補償。
殊不知,該條款并沒有看起來那么“萬能”,因為根據該條款辭退員工,需要滿足以下條件:
1、規章制度合法有效;
2、規章制度向員工公示;
3、員工的行為的確違反規章制度規定;
4、該員工的違反行為符合“嚴重違反”的程度;
5、該員工的違反行為有證據支持;
6、辭退該員工的程序合法。
只有滿足以上六個條件,企業才能據以辭退員工,并且無需支付相應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