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資訊
INDUSTRY INFORMATION
每日優鮮創始人曾斌的末位淘汰言論在人力資源圈還是很有名的,他說:要讓每日優鮮,成為優秀人才最愿意來,想混日子的人最不愿意來的地方。而現實呢?網傳每日優鮮已經倒閉了。大家都說正是末尾淘汰制搞垮了每日優鮮。為什么這樣說呢?
每日優鮮的末位淘汰
末位淘汰制度所反映的公司價值觀包括:
對違法行為的無畏容忍;
勝利的取得不是通過團隊協作,而是靠內部競爭;
提高員工效率不在于激勵,而在于施加壓力。
這些價值觀并不符合我們打工人對企業的理想期望。
身為人力資源專業人士,我理解并贊同企業需要有一定的淘汰制度。
回想在跨國公司任職時,淘汰制度也是存在的,但該制度建立在兩個基本條件上:
持續未能達到合理的工作效果;
企業已提供必要的資源與培訓。
然而,當前許多民營企業的末位淘汰制度已經惡化至何種程度?
它成了一種無謂的淘汰行為!
即使員工完成了工作目標,達到了公司的預期,但遺憾的是,由于排在后10%,員工仍將被淘汰。
以每日優鮮為例,其末位淘汰制度已達到了極端的水平。
每日優鮮的人力資源副總裁曾在采訪中介紹了所謂的“12421規則”,這一規則曾一度讓我們人力資源同仁感到不安。
根據該規則,員工被分為A、B、C、D、E五個等級。最前端的10%和20%是重點培養的對象;中間的40%是穩定產出的人才;其后的20%需觀察和提升;最后的10%則面臨淘汰。公司每季度進行一次績效評估,屆時將有10%的員工面臨淘汰。
重點關注:每個季度。
這意味著,即使不考慮主動離職率,每日優鮮每年也需要主動淘汰掉40%的員工——這已經不只是末位淘汰,而是中位淘汰了。
如果考慮到互聯網行業本身較高的員工流動率,每日優鮮每年可能需要替換超過一半的員工,這種做法可以稱之為高位截癱型的人才策略。
“末位淘汰”拯救不了一個企業
當我初次了解到這個案例時,我曾經質疑:“這樣的公司如何能夠存活?它違背了基本的商業邏輯?!?/p>
然而,一些互聯網領域的專家對此給予了強烈反駁:
“時代已經改變,傳統企業的思維已經跟不上互聯網時代的步伐了?!?/p>
“這家生鮮電商不僅活下來了,還成功地在納斯達克上市,成為第一家上市的生鮮電商?!?/p>
“在互聯網行業中,速度是關鍵,‘快魚吃慢魚’,如果團隊沒有緊迫感,公司注定會衰敗?!?/p>
盡管如此,我仍然堅持認為基本的人力資源管理邏輯至關重要。
一個公司如果每個季度都淘汰排名最低的員工,這對于那些致力于實際工作的職員來說極為不利。因為這種制度使他們無法做出長遠規劃,而只能專注于短期內能夠看到成果的工作。在沒有高層支持的情況下,即便是長期具有潛在價值的項目也難以實施,更不用說在這樣的環境中生存一個季度。
這種做法迫使所有員工都必須專注于那些能夠迅速產生成效的工作,導致整個公司的視野變得短淺。
“只要我能完成當前的項目,公司的品牌未來如何發展,是否會因為鋪張浪費而負債累累,這些都與我無關。因為我只有一個季度的時間,在那之后,無論發生什么災難,都與我無關了?!?/p>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分享過一個類似的案例:
我的一位人力資源(HR)朋友所在的公司突然開始推行所謂的“銷售文化”,并實施了一項非?;闹嚨恼撸?/p>
“所有大區總監和中層管理人員,如果連續三個月的銷售排名墊底,無論原因如何,無論他們的能力如何,都將被降職;而那些業績突出的員工,不管他們的管理能力如何,都將被提升?!?/p>
這種做法導致了新晉領導的層出不窮,雖然他們在短期內銷售業績斐然,但銷售能力并不等同于管理能力。不久,公司的氛圍變得陰郁,優秀員工紛紛離職。
我的朋友作為一個專業的HR,竟然也被指派了一個具有銷售背景的上級,這位上級經常向HR灌輸管理理念。這對一個專業的HR來說,無疑是一種煎熬。因此,不久前,她也選擇了辭職。
本以為這將是故事的終結,然而事情還有后續:一位供應商前來詢問公司是否搬遷了,原來的辦公場所已被食品監督管理局封條。
公司業績不佳,需要進行變革,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在轉型和變革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有員工被裁減、業務收縮和成本削減等痛苦。那些經歷過2008年金融危機的人應該對此有所體會。這并不意味著公司會倒閉,也有許多成功轉型的例子。
但是,當公司采取這種激進的政策時,實際上是在向員工傳達一個信息:“我需要現金,而且我現在就需要?!?/p>
這種制度的后果是什么呢?
短視。
在這種制度下,管理者的視角最多只能延伸到三個月以后。
關心公司的長期利益、客戶價值、員工的敬業度嗎?這些在該制度下根本不存在。
只有收入是他們所關注的,如果犧牲一個客戶能夠保住自己的職位,為什么不這么做呢?
如果通過虛報收入可以實現晉升,而股東的利益損失與我何干?
這就導致了惡性循環的產生。
至于“每日生鮮”是否也面臨類似的情況?我并不清楚。
但是確實,他們的供應商早在年初就因為討債的問題上門維權了。
末位淘汰帶給員工的到底是激勵還是焦慮?
在一次媒體采訪中,一名每日優鮮的員工提到了對公司末位淘汰政策的看法。他質疑這種做法是否真的激勵員工,還是僅僅增加了壓力。該員工指出,許多信奉末位淘汰的企業傾向于通過制造不安全感來提高員工效率,而非真正的激勵。
他反對這種方法,認為它導致了一個充滿不確定性和恐懼的工作環境,遠非一個理想的效率提升策略。員工見證同事被定期淘汰,無法保持冷漠,這種持續的緊張和焦慮會影響他們的工作表現,甚至促使他們考慮離職。
該員工進一步引用了葉杜二氏法則(Yerkes-Dodson Law),說明壓力與業績之間存在倒U型的關系:適度的壓力可以促進最佳業績,但過低或過高的壓力都會降低效率。這一原理在運動員身上表現得尤為明顯,適當的競賽壓力可以提升表現,但過度的壓力會導致他們表現不佳。
持續使用末位淘汰策略的公司,可能會將員工從壓力階段推至焦慮階段,從而嚴重影響工作效率。即使是表現出色的員工也可能因為不斷的淘汰壓力而分心,無法集中精力于工作本身。
最后,員工批評了堅持末位淘汰的管理者的觀點,他們認為淘汰掉能力不足的員工后,留下的將是精英團隊。然而,這種觀點忽視了員工的人性,將他們視為產品或貨物。頻繁的淘汰會增加剩余員工的挫敗感和離職傾向,因為這種策略營造了一個有毒的工作環境。
關于紅海云
紅海云是中國領先的新一代人力資源管理一體化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核心產品紅海eHR系統,打破傳統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功能模塊數據割裂的局限,從核心人力管理、勞動力管理到戰略人才管理,涵蓋人力資源業務12大模塊,百余項功能一體化布局。并通過紅海云RedPaaS平臺、RedAPI平臺、自動化運維平臺等底層數字化配套體系的賦能,讓紅海云eHR系統擁有了業內領先的靈活性和可擴展性。
迄今為止,紅海云服務的客戶已成功覆蓋華北,華東、華南、西南地區市場,已有逾千家大中型企業借助紅海產品獲得領先的人力資源管理數字化能力,廣泛分布于國企事業單位、地產、銀行、醫藥、物業、物流、餐飲、服飾等行業,包括中國銀行、保利物業、石藥集團、以嶺藥業、科興生物、中金珠寶、華宇集團、祥源控股、雪松控股、真功夫、中郵金融、影兒集團、比音勒芬、曹操出行等眾多頭部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