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資訊
INDUSTRY INFORMATION
這幾年疫情席卷全球,影響著全球的公共衛生與經濟活動。原本繁榮的餐飲業、旅游業、零售業等面向消費者的行業,受到封鎖、居家令等防疫措施的影響,頓時陷入快速萎縮的狀態。在中國,雖餐飲業重挫,但一些企業始終積極面對挑戰,堅守市場。
那中國校園招聘餐飲行業的狀況會呈現出什么變化呢?
春招,半數餐飲企業減少招聘需求。
2020屆餐飲行業校招需求中半數餐飲企業校招需求有所減少;32.96%的餐飲企業不確定校招需求的變化;11.68%的餐飲企業校招需求無變化;僅5.72%的餐飲企業校招需求有所增加。
作為近年來餐飲業的一匹黑馬,西貝在全國60多個城市有400家門店,2萬多員工?,F在堂食的店基本都停了,只有一小部分店,比如北上廣深這些大城市的店保留了一部分在做外賣,但是外賣的量非常小,只能達到正常營收的5-10%。西貝餐飲董事長賈國龍表示:除了春節期間已經形成的損失,讓他更憂心的是,2萬多員工目前待業,但按照國家政策規定工資要繼續發,一個月支出就在1.5億元左右。倘若疫情在短時間內得不到有效控制,西貝賬上的現金撐不過三個月。西貝尚且如此,更多餐飲企業都是中小企業規模,抗風險能力更差。
2020春招降薪635元,餐飲業普降招聘成本
通過平臺數據對比發現,2020年節前餐飲業平均崗位薪酬為6371元,節后跌至5736元,直降635元。由此可見,在餐飲企業應對疫情的舉措除了減少招聘計劃,薪酬待遇也有所降低,以此來減少成本支出。
山東一家餐飲企業的劉經理告訴我們:伴隨年末結清貨款、支付員工工資及年終獎等,企業目前現金流吃緊,很多餐飲企業本想依靠春節消費“回血”,但在疫情影響下,不僅沒有營業收入“進項”,還變成了純支出。若一個月沒有現金流進賬,只有現金流的支出,大部分餐飲企業很難扛過一個月。再往壞的情況想,至少得做好6個月的現金儲備,才能抵抗風險,降低薪酬也是無奈之舉。
疫情之下堅挺的餐飲行業品牌有哪些?
在校招官網,還有一批餐飲企業在發布校招信息,其中,百勝餐飲、麥當勞、海底撈、千喜鶴、古茗等雇主品牌的校招需求排在前五位,需求占比分別為7.61%、6.58%、6.26%、5.98%和5.38%,其余雇主品牌校招需求占比均在4%以下。
對于目前面臨的嚴峻行業形勢,相當一部分餐飲企業發出了請求減免相關稅收、租金、給予補貼等方面的呼吁,同時也有不少企業積極應對,通過改變經營方式等辦法,展開行業自救行動。西貝與盒馬鮮生等零售企業聯手,實現“共享員工”,大量員工找到了臨時發工資的地方,也為企業解了燃眉之急。為了公司的長久發展,做好人才儲備,部分企業重新啟動了校招計劃。那么這些企業都招聘什么樣的崗位呢?
餐飲業校招最愛儲備干部崗,為管理層儲備人才
在平臺最新發布的校招信息中可以發現,餐飲行業校招需求量較大的崗位是儲備干部,占比達16.32%;其次是會計,占比為11.89%;管培生需求量也較大,占比為10.74%。
企業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得發展,必須有中堅管理階層和優秀的人才,除了外聘,企業越來越重視培養自己的管理人才,打造能夠帶領企業乘風破浪的尖兵。餐飲企業的儲備干部也是公司為了存儲人才,通過系列的培訓和鍛煉,最終成為中層甚至高層管理人員。
餐飲業校招需求北京企業一枝獨秀
在餐飲企業校招需求的城市排名中,北京以11.03%的占比遙遙領先;上海占比6.12%排在第二位;深圳位列第三,占比為5.29%;杭州和廣州緊隨其后,占比分別為4.68%和4.57%。
從餐飲業企業校招需求量城市排名來看,一線城市的餐飲業人才需求量仍大,而新一線城市緊隨其后。雖然受到疫情影響校招需求普遍下降,但是一線城市吸納大量人口流入,居民收入水平仍相對較高,城市服務業發展速度較快,餐飲業作為高頻剛性、多層次的消費需求,也因此拉動了招聘需求,使一線城市的需求占比仍較高。
雖然疫情給中國的餐飲業帶來了空前的挑戰,但也激發出企業的創新和適應力。同時,應對新冠疫情的挑戰,也讓我們看到了人的力量,無論是企業、員工,還是即將畢業的學生,都在努力適應變化,尋求新的機會。這種能力,都是我們期望在新的一代中看到的。讓我們一起,期盼疫情結束后,迎來更加美好的未來。
關于紅海云
紅海云是中國領先的新一代人力資源管理一體化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核心產品紅海eHR系統,打破傳統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功能模塊數據割裂的局限,從核心人力管理、勞動力管理到戰略人才管理,涵蓋人力資源業務12大模塊,百余項功能一體化布局。并通過紅海云RedPaaS平臺、RedAPI平臺、自動化運維平臺等底層數字化配套體系的賦能,讓紅海云eHR系統擁有了業內領先的靈活性和可擴展性。
迄今為止,紅海云服務的客戶已成功覆蓋華北,華東、華南、西南地區市場,已有逾千家大中型企業借助紅海產品獲得領先的人力資源管理數字化能力,廣泛分布于國企事業單位、地產、銀行、醫藥、物業、物流、餐飲、服飾等行業,包括中國銀行、保利物業、石藥集團、以嶺藥業、科興生物、中金珠寶、華宇集團、祥源控股、雪松控股、真功夫、中郵金融、影兒集團、比音勒芬、曹操出行等眾多頭部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