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資訊
INDUSTRY INFORMATION
相信沒有任何一家公司愿意錄取一個已經懷孕的應聘者,但現實中確實會有隱瞞懷孕入職的人,那么,企業應該如何應對這種隱瞞懷孕入職的女員工呢?隱孕入職是否違法?企業能直接開除嗎?
從企業的視角來看,他們自然不愿意員工在隱瞞懷孕的情況下入職。
若員工隱瞞懷孕后入職,在未能顯著貢獻勞動價值的前提下,公司不但需提供產假和病假,還必須調整員工的工作規劃。
確實,懷孕和生育是法律所賦予女性員工的權益。
然而,正是由于法律的保障,一些人利用了法律上的漏洞,以"入職后立即宣布懷孕,休完產假便辭職"的方式,實質上是在濫用公司的資源。
案例詳情:入職就懷孕,休完產假就離職
在招聘面試中,小李明確表示自己未婚且短期內無結婚計劃。面試成功后,公司與小李簽署了勞動合同。然而,入職不足一周,小李通知經理她已懷孕,提供了醫院證明,并表示需休假以保胎,無法工作。
盡管小李未透露其妊娠狀況,公司仍未以此為由解雇她,繼續支付工資并繳納社會保險。公司甚至在她產后派員探望。
令人意外的是,一結束產假,小李便通知公司她決定辭職,企業也無權拒絕她的離職請求。這導致公司在未獲任何貢獻的情況下,提供了一個長期的“免費”假期。
小李的行為不僅對公司不負責任,還占據了職位資源,對其他誠懇求職且敬業的女性員工不公平。
社會對此反應不一,一部分網友對此表示理解,認為女性的生育權應受法律保護;而另一部分人則批評這種行為類似于職場“碰瓷”,批評其入職前隱瞞事實、產假一結束即辭職的自私做法。
企業可以直接開除隱孕入職的員工嗎?
懷孕是員工的個人隱私,不屬于公司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時需要了解的勞動者基本信息,因此,隱瞞懷孕不屬于提供虛假信息或隱瞞行為。
2019年2月21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教育部等九部門關于進一步規范招聘行為促進婦女就業的通知》第二條明確載明,依法禁止招聘環節中的就業性別歧視。
用人單位、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在擬定招聘計劃、發布招聘信息、招用人員過程中,不得有以下就業性別歧視行為:
?。ㄒ唬┎坏孟薅ㄐ詣e(國家規定的女職工禁忌勞動范圍等情況除外)或性別優先;
?。ǘ┎坏靡孕詣e為由限制婦女求職就業、拒絕錄用婦女;
?。ㄈ┎坏迷儐枊D女婚育情況;
?。ㄋ模┎坏脤⑷焉餃y試作為入職體檢項目;
?。ㄎ澹┎坏脤⑾拗粕鳛殇浻脳l件;
?。┎坏貌顒e化地提高對婦女的錄用標準。
根據以上法律條文及相關政策規定,公司不能以女職工隱瞞懷孕情況入職為由,辭退女職工。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26條第1款的規定,如果勞動者通過欺詐或脅迫等不正當手段,或在利用招聘單位不利情況下,促成勞動合同的簽訂,而此合同背離了招聘單位的真實意圖,則該勞動合同被認定為無效。
對于特定崗位,若其性質被明確界定為適宜孕婦從事的工作,且企業在招聘過程中已經明確告知了崗位性質,但應聘者隱瞞懷孕事實并被錄用,企業便有權依法解除與該員工的勞動關系。
然而,法律亦對懷孕女性員工提供了保護?!杜毠趧颖Wo特別規定》第五條明確指出,用人單位不得因女職工的懷孕、生育或哺乳狀態而減少其工資、解除勞動合同或解聘。因此,如果招聘崗位不屬于孕婦禁忌類工作,女性應聘者有權不向企業披露其是否懷孕的信息,且企業不能以懷孕為由單方面解除勞動關系。
企業應該如何預防招聘隱孕應聘者?
在面試通知中,應提前明確告知應聘者有關崗位的性質和勞動強度等重要信息。對于那些不適宜孕婦從事的工作,企業應在明確說明崗位特征的基礎上進行招聘。如果應聘者在知曉崗位情況后,仍然在入職前隱瞞懷孕的事實,企業有權在她入職后依法解除勞動合同,并且無需支付經濟補償。
在員工入職前,企業可以組織進行入職體檢。然而,應注意不可強制女性應聘者接受孕前檢測,除非崗位涉及對孕婦有害的有毒環境??梢砸筮M行胸部X光檢查,但由于該檢查涉及輻射,不適合孕婦及計劃懷孕的女性進行,此項檢查可協助評估她們是否適合從事相關工作。
依據法律規定,對于已經參加生育保險的女性員工,她們產假期間的生育津貼應由生育保險基金支付。對于未參加生育保險的女性員工,雇主應按照她們產假前的工資標準進行支付。企業及時為女性員工繳納生育保險,可以有效減輕企業的經濟負擔。
關于紅海云
紅海云是中國領先的新一代人力資源管理一體化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核心產品紅海eHR系統,打破傳統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功能模塊數據割裂的局限,從核心人力管理、勞動力管理到戰略人才管理,涵蓋人力資源業務12大模塊,百余項功能一體化布局。并通過紅海云RedPaaS平臺、RedAPI平臺、自動化運維平臺等底層數字化配套體系的賦能,讓紅海云eHR系統擁有了業內領先的靈活性和可擴展性。
迄今為止,紅海云服務的客戶已成功覆蓋華北,華東、華南、西南地區市場,已有逾千家大中型企業借助紅海產品獲得領先的人力資源管理數字化能力,廣泛分布于國企事業單位、地產、銀行、醫藥、物業、物流、餐飲、服飾等行業,包括中國銀行、保利物業、石藥集團、以嶺藥業、科興生物、中金珠寶、華宇集團、祥源控股、雪松控股、真功夫、中郵金融、影兒集團、比音勒芬、曹操出行等眾多頭部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