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資訊
INDUSTRY INFORMATION
最近這些年,我在咨詢實踐中遇到一個讓人困惑的現象:“數據”這個詞越來越多地應用到商業和企業管理中,例如,“數據管理”、“數據治理”成為企業管理名詞,企業領導常說:“我沒有看到我想看到的數據”、 “這些業務數據都不準”,有些企業還出現了“數據化管理”這樣的新名詞(意思是用數據來支持業務決策)。而在企業上下文中,“信息”這個詞用得越來越少。
為了和客戶及社會習慣保持語言一致,我自己不能免俗地在咨詢以及寫作中頻繁使用“數據治理”、“數據管理”這些詞,然而靜下心來想,老是覺得這些說法跟自己過去受到的教育有點哪里不對。
最近我在備MBA課時,再次細讀我從念本科到教MBA用了幾十年的《管理信息系統》教材,書中對“數據”和“信息”有著明確的定義,即原始事實符號叫“數據”(data),而經過處理、對人有意義的叫“信息”(information)。所以,在企業管理環境下,領導的正確表述應該是:“我沒有看到我想看到的信息”、“這些業務信息都不準”,“數據化管理”應該叫“信息化管理”:
在信息科學里,學術界通行采用“數據-信息-知識-智慧”(簡稱為DIKW模型)來描述管理環境下數據應用的層級,由現代運籌學(OR)和信息管理先驅、沃頓商學院教授Russel Ackoff于1989年提出。
Ackoff指出,“數據”是表征對象、事件及其環境的屬性的符號。它們是觀察的產物。觀察就是感知。傳感、偵測的技術當然是高度發達。
信息是從數據中產生的,經過組織、分類、提取、計算等處理,帶有上下文意義,例如,當我們在上海每個區都布設溫度計,這些溫度計每天、每分鐘的讀數是“數據”,“上海市七月份城區平均溫度是32度”則是“信息”,而“上海夏天的天氣近年來越來越熱”則是“知識”。
所以,數據管理本身是一個純技術問題,并沒有業務含義,也不提供直接的業務價值。DIKW模型也被數據管理標準化組織DAMA所引用,在其標準化指南中寫到:數據是信息的原材料,信息則是有上下文意義的數據。
數據本身是客觀存在的,為了服務于某個信息意義上的目的,數據可以再加工生成新數據;DAMA認為“數據”和“信息”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東西,不過在現實中,由于二者相生相依的關系,常被互相換用。
DIKW模型對IT產業的影響是巨大的,企業級數據管理的代表大廠,例如IBM(其信息管理產品線是Inforsphere,現在升級為IBM Cloud Pak for Data)、Informatica等,都采取了和DAMA同樣的說法。
IBM認為,許多人把“數據”和“信息”當作可互換的同義詞,但事實并非如此。歷史上,通常把存儲在數據庫和文件中的結構化數據被稱為數據,例如,股票交易、庫存數據等。而信息是一個包羅萬象的集合,包括結構化數據、半結構化數據(如電子郵件、Twitter等)和非結構化數據(如音頻、照片圖像、視頻等)。
數據治理(data governance,簡稱DG)指的是數據的IT責任。這些領域包括:數據模型-它是怎樣被設計;數據架構-它是如何存儲的;數據質量-他們如何被驗證;數據沿襲,它是如何移動的;數據安全,如何保護它。
信息治理(information governance,簡稱IG)指的是應用于數據的業務和法律環境。數據在獲取、使用、保留和銷毀等環節中的政策、流程和權屬。這些領域包括:信息訪問-誰可以讀取/更新數據,信息生命周期管理-根據企業和監管要求(如SEC、GDPR、HIPPA等)所經過的狀態。
為了推動數據治理和信息治理的行業標準化,IBM在2004年就發起了IBM數據治理協會(IBM Data Governance Council),2006年推出了數據治理成熟度模型,2010年將“IBM數據治理協會”改名為“IBM信息治理協會”(IBM Information Governance Council),以此強調信息治理是業務關心的問題,而非數據或技術部門關心的問題。
在企業環境以及大數據技術視野下,信息治理的體系:
為什么我要糾結于“信息管理”和“數據管理”的區別(nuances)呢?
正如上圖框架,在企業管理的上下文里,數據的技術性話題,包括數據架構(即數據存儲,例如數據庫、數據倉庫等等)、數據分類和元數據(所謂“數據目錄”)、數據報表(所謂“數據資產”)等等,僅是信息管理的基礎,而數據的業務意義保障、信息安全等有賴于相關的組織、流程和機制的建設。
企業高層領導和業務領導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數據缺失、數據質量的挑戰,絕大多數情況下其根因都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業務問題,從這個角度上來說,都不是“數據管理”的問題,而是“信息管理”的問題。我經常遇到有些企業抱怨缺乏數據或者數據不準,是因為其使用的數字化技術還不先進,實在是巨大的認識誤區。
既然“信息”是比“數據”更高一層的概念,“IT”和“信息”是平級且有一定交叉關系,那么企業的“首席信息官”、“首席數據官”、“首席技術官”三者的管轄、匯報關系就成為了一個有意思的話題。
近年來在中國企業界里出現一個輿論現象,就是用“數字化”、“數字化轉型”來否定“信息化”、“信息管理”,數字化代表先進,信息化代表落后,連帶著“信息”這個詞說起來就沒有“數據”那么性感,幾乎從企業管理語言中消失了。
這個現象造成“數據中臺”一類的技術解決方案在企業界喧囂塵上,然而這些技術方案并沒有解決“信息管理”的業務問題——幾乎沒有一個數據中臺項目能夠讓企業高層領導和業務領導真正滿意,為了數據而做數據,實乃緣木求魚,因為管理和業務要的不是數據,他們要的是信息。
(資料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
關于紅海云
紅海云是中國領先的新一代人力資源管理一體化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核心產品紅海eHR系統,打破傳統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功能模塊數據割裂的局限,從核心人力管理、勞動力管理到戰略人才管理,涵蓋人力資源業務12大模塊,百余項功能一體化布局。并通過紅海云RedPaaS平臺、RedAPI平臺、自動化運維平臺等底層數字化配套體系的賦能,讓紅海云eHR系統擁有了業內領先的靈活性和可擴展性。
迄今為止,紅海云服務的客戶已成功覆蓋華北,華東、華南、西南地區市場,已有逾千家大中型企業借助紅海產品獲得領先的人力資源管理數字化能力,廣泛分布于國企事業單位、地產、銀行、醫藥、物業、物流、餐飲、服飾等行業,包括中國銀行、保利物業、石藥集團、以嶺藥業、科興生物、中金珠寶、華宇集團、祥源控股、雪松控股、真功夫、中郵金融、影兒集團、比音勒芬、曹操出行等眾多頭部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