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資訊
INDUSTRY INFORMATION
企業如何從“績效考核”轉向“績效管理”?這四個方面很關鍵!在一些中小企業中績效考核往往都是令人非常頭疼的事情,不做吧,顯得不專業;做吧,又會顯得向用人部門找麻煩。做的過程當中,如果不堅持又有可能流于形式,結果變得不了了之。
所以說績效管理不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我們說做好績效管理必須經過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績效考核,就是將績效指標確定以后由管理者進行打分;第二階段是績效管理,明確管理過程中的目標,通過溝通確定標準,但缺乏引導性;第三階段是績效引導,在績效管理的過程當中,增加了戰略導向及教練輔導的職能。
前兩個階段,一般的企業都還做得可以,關鍵在于第三階段,我們今天重點來講一講如何進行績效引導,也就是說管理者通過一些管理手段,讓員工本人認知崗位的重要性以及個人存在的價值,幫助員工提高績效。
要想做好績效引導,我們作為管理者需要進行以下四個方面的轉變。
一、明確工作任務
每個管理者上司要在“目標管理”的基礎上,依據績效指標(KPI)指導和幫助下屬明確年度的工作任務,明確學習計劃和成長方向。這個環節大約需要持續一個月的時間。
第一,明確工作任務。
對每個下屬員工來說,企業在“目標管理”中確定的各環節“績效目標”(個人級KPI)只是一個抽象的概念。管理者上司必須指導下屬員工,把“績效目標”轉化為“工作任務”,并促進下屬形成見解、思路、對策和計劃。
在這過程中,上司的責任就是促進下屬思考,而不是越俎代庖、代人受過。管理者不能圖省事,更不能當甩手掌柜,要學會傾聽,聽取下屬的心聲,反復推敲和審視下屬的見解和思路,找出其中的破綻和不足,憑借自己的經驗和知識,在認可下屬合理意見的前提下,持續對下屬提出質疑,促進下屬深入調研和思考,直至下屬清楚承擔的是什么任務、涉及到哪些方面、有何內在聯系、成敗的關鍵是什么。
第二,明確成長方向。
盡管人們都說“員工是企業的財富”,但是,很少有企業關注“人才隊伍”的培養和把員工的“工作、學習、成長和業績”聯系起來。相反,企業往往省略了員工的“學習和成長”的環節,驅使員工在“工作”和“業績”中循環往復、疲于奔命。
管理者應該從“督促下屬工作”轉向“幫助下屬成長”,從“關注下屬業績”轉向“激勵下屬學習”,鼓勵和幫助下屬員工制定學習和訓練計劃乃至職業規劃。
二、糾正工作偏差
這個環節貫穿于整個工作年度,由上司持續跟蹤下屬的工作過程和任務完成情況,不間斷地進行檢查,發現偏差、尋找原因、采取措施、及時糾偏,確保整體協同的有效性,確保每個員工如期完成任務。
第一,檢查落實情況。
諸多企業或老板,把經營上的成功誤解為組織的成功,把經營一種關系或資源的能力誤解為管理能力,不知“組織與管理”為何物,以為企業就是“大賣場”,以為員工就是交易伙伴,企業和員工的關系就是“交易關系”,以為只要明確“績效指標和利益分配”,內部交易就算成立,剩下的事情就是等待結果。依據考核結果論功行賞或獎勤罰懶、優勝劣汰,結果使“績效考核”成為最不受歡迎、最無效的管理工具。
企業必須把“績效指標”作為檢測標準,而不是內部的買賣合同條款,必須把“績效考核”作為管理者的一項責任,而不是驅使下屬工作的手段,更不是賞罰予奪的權力。每個管理者必須承擔起這項監督檢查的責任,站在全局立場上,充分認識績效指標體系的含義,把握指標背后的整體協同關系;依據績效指標以及制度規定的檢查事項和檢查方式,不折不扣地檢查下屬的工作狀態和實際結果,發現問題,糾正偏差。
企業必須明確上司和下屬之間的連帶責任關系,促進管理者承擔監督檢查的責任。如果一項工作沒做到位,或一件事情發生差錯,則是下屬的責任;如果不能發現并糾正偏差,或影響職務之間或部門之間的協同,或導致下屬績效目標不能按時完成,則是上司的責任。
換言之,管理者的責任和存在價值,就是維系整體協同的有效性,就是幫助下屬彌補過失、完成任務、達到預期的績效目標。
第二,尋找偏差原因。
“偏差”是指實際結果與預期目標之間的差距。企業管理當局必須在兩個層面上進行糾偏:
一是在日常工作層面上,按照既定的績效目標,充分發揮上司和下屬的聰明才智和潛能,找出原因,創造條件,消除障礙,保持組織內部各環節的均衡,強化組織的協同效能,減免資源的浪費和損失;
二是在整體協同層面上,通常是在要職要員的“中期述職”之后,針對系統中的結構性問題或流程中的結構性障礙,以及針對變化了的競爭形勢,作出系統的評估和調整,或者調整資源配置方式,或者調整總體績效目標,保持協同體系和外部環境之間的均衡。
一般而言,偏差產生的原因并不單純,在客觀的“技術”、“經濟”因素之中,又夾雜著主觀或非理性的“社會”、“心理”因素,難以確認,難以求證;而且,偏差的產生或多或少與上司的管理不當或疏忽有關,諸如工作任務分配不當,職務分工不清,用人不當,指導和幫助不到位等。
因此,管理者上司應該從檢查自己的行為入手,去尋找偏差產生的原因,使上司與下屬結成連帶責任關系,排除情緒上的對立、觀念上的沖突和動機上的矛盾,迅速達成共識,把握偏差產生的真實原因。
偏差產生的原因錯綜復雜,往往互為因果,相互糾纏,管理者必須溯本求源。在更大的空間范圍內,尋找更為本質的原因,并著眼于“根本原因”或“深層次原因”。
在更長的時間跨度內,謀求系統解決偏差的方案,避免淺嘗輒止,就事論事。
第三,及時糾正偏差。
企業是一個復雜多變的運營系統,來不得半點的馬虎。一個環節或一個員工做不到位,會威脅到整體成效乃至企業命脈。所謂“做成一件事情需要一萬個條件,做砸一件事情只需要一個條件”。一旦發生偏差,管理者上司就需要組織力量,針對偏差產生的原因予以糾正,制定對策和措施,調動資源和人力,協調關系和行為。
在這個過程中,上司的主要職責是:與下屬進行深層次溝通,持續提供知識、經驗和方法,提供專業或專家級的幫助或支持,啟發和督促下屬積極思考。上司不能操之過急,不能輕率地給出自己的答案、思路或對策,要迫使下屬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思考。
華為的經驗是:每個人必須獨當一面,無依賴地去面對各自的責任事項或市場競爭壓力。
糾偏是一種能力,建立在預見和預控的基礎上。管理者必須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不間斷地深入調查和研究,研究“相關事、相關人、相關關系”;事先把握復雜多變的格局,把握決定成敗的關鍵細節,并知道什么是正常的工作狀態,明白下屬員工現在的工作行為和工作狀態意味著什么,盡可能地成為行家里手,明察秋毫,防患于未然。一旦發生偏差,不至于出乎意料、驚慌失措。
預見和預控也是一種能力,建立在企業積累的知識和經驗基礎上,建立在“經驗數據庫”和“專家知識庫”的基礎上。
按照德魯克的說法,每個管理者應該成為下屬員工的同事或平起平坐的伙伴。促進組織結構的扁平化,促進上司和下屬結成對等合作的伙伴關系。
三、評價個人價值
這個環節包括“年中綜合評價”、“中期述職報告”和“年終綜合評價”?!霸u價”不同于“考核”:考核是檢驗“人的工作”是否到達“預期的績效目標”,考核工作“對事不對人”,并不深究人的功過是非以及主觀動機和內在原因;評價是分析和判斷“工作者”或“工作中的人”是否發揮出應有的作用,目的是要促進每個人更好地在職務工作上作出貢獻,使職務工作應有的價值發揮出來。
第一,年中綜合評價,大約需要一周時間。
管理者需要從5~10位相關人員那里采集信息或反饋意見;必要時,可以組織小范圍的研討,弄清楚事實真相,對下屬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圍繞著三方面進行:
首先,對下屬是否完成了目標任務作出評價;
其次,對下屬的成長目標完成情況作出評價,明確下屬在“提高技能、增長知識和改進行為”上是否取得了進步;
最后,對下屬的貢獻和價值作出評價,評價要點可以依據企業客觀需要而定。
朗訊公司的評價要點是“高績效行為”的特征,諸如“全球發展意識,關注結果,關注顧客和競爭對手,關注速度、開放度和包容性,維護或領導團隊”。
管理者需要按照“綜合評價表”,把三方面的評價結果綜合起來,采用“聚類”的方法,最終給出一個“評價檔次”。上司的評價基于主觀判斷,評價結果必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可能量化、精準或科學。
海爾公司分為三個檔次,即“優秀、合格和不合格”。
華為公司分為5個檔次,即“卓越、優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或“S、A、B、C、D”。
這樣做,模糊一些,反倒客觀、公正,容易被接受和認可。
評價檔次和評價意見,包括理由和依據,必須如實反饋給下屬本人。下屬有權提出申訴,由更高一級的上司作出裁決、調整或維持評價結果。
最終的評價結果,要盡可能獲得下屬的認可,激勵下屬努力工作,保持學習和成長的熱情。
管理者上司以及高一級上司是“合法的評價者”,其他人員無權作出評價。這種合法性的基礎是:上司與下屬的“連帶責任”關系。不能把下屬、同僚、經銷商、客戶和其他相關人員的反饋意見當做對“被評價者”的一種評價。
第二,中期述職報告,大約需要半個月的時間。
要職要員必須在個人“年中綜合評價”的基礎上,向企業管理當局提出“中期述職報告”,全面檢討上半年度的經營管理的過程和成效。每個要職要員在“中期述職報告”中,必須陳述清楚年度目標任務和績效指標的完成情況,總結三點經驗和三點教訓,并系統說明經驗和教訓背后的深層次原因;然后,面對已經變化的內外部情況,進行深入地分析和判斷,提出自己的思路和見解;最后,提出對應的策略和舉措,包括有關市場競爭、內部協同、組織建設、隊伍建設和目標任務方面的策略和舉措。
企業管理當局在“目標管理”范疇內,責成財務、審計、運營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等部門,提供相關的數據、資料和事實,支持中期述職。進而成立專門的小組,依據要職要員的中期述職報告,對年度目標(公司級KPI)和績效指標體系(部門級KPI)進行評估,提交企業管理當局審議決策。
必要時可依據企業內外情況的變化,審時度勢,對“整體目標、業務流程和績效指標”作出修正;同時,在“利益管理”范疇內,對“整體利益水平和利益分配關系”作出調整。
第三,年終綜合評價,大約需要一個月的時間。
“年終”和“年中”兩次綜合評價的方法是一樣的,兩次評價的檔次要合并為一個“年度評價檔次”,用于個人獎金的兌現和等級工資的調整。在年終綜合評價的基礎上,開始下一個年度的目標任務和績效指標(KPI),以及學習和成長方向的確定,開始下一輪的績效管理循環。
應該指出,績效管理及其考核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用人所長”,不能像醫生那樣專找毛病,尋找下屬的短處、不足、缺點、缺陷、劣勢。
每個人都有短處,往往與生俱來,有效的管理可以予以彌補,使人的短處不發揮作用。
當然,任何組織都不能容忍不良品行,企業管理當局必須另設制度性規范,包括審計和監察制度,來支持每個管理者有效地阻止下屬的不良行徑,處置品性惡劣和屢教不改的人。
四、兌現個人利益
這個環節主要包括“兌現獎金”和“調整工資”,大約需要半個月的時間。這個環節的工作大部分屬于“利益管理”的范疇,由管理當局及其人力資源管理部門依據既定的管理制度作出安排或決策。上司和下屬之間要圍繞著“制度誠信”進行充分溝通,提高制度的透明度和制度上的預見性,減免不必要的沖突。
第一,兌現獎金。
依據制度規定,獎金來源于利潤。企業沒有利潤,原則上沒有可分配的年度獎金。在這種情況下,管理當局只能透支一部分資金,設立單項獎,獎勵那些優秀的“普通員工”。同時,補助一些“過節費”給“其他普通員工”回家過年。
企業有利潤或達到了預期的績效目標,按照制度規定,普通員工的獎金總額為1/3利潤,并根據預期利潤總額的多少,確定人均年度獎金為1~3個月的職務等級工資。如果年度利潤總額偏低,管理當局就必須透支,充實普通員工的“獎金池”,確保人均獎金不低于1個月的職務等級工資。如果利潤總額高于預期,人均獎金不應該超過3個月,結余部分充實獎金池,以豐補歉。
普通員工之間的獎金分配,可以依據評價的檔次作出微調,優秀者高些,不合格者取消獎金分配。微調的幅度、原則和方法,可以視具體情況事先確定。
企業有利潤,經營團隊的獎金總額也應該為1/3利潤。一般經營團隊成員都以“貢獻年薪”計酬,年薪由“工資”和“獎金”兩部分構成?!肮べY”按月支取,“獎金”依據利潤總額提取,充實經營團隊“獎金池”后二次分配。各經營團隊成員之間的二次分配,依據職務等級工資的“薪等”確定。工資薪等高者,獎金分配比例就高;薪等低者,獎金比例就低?!靶降取睂摹蔼劷鸨壤睕]有定規或原理,需要事先商定。另外,企業利潤總額的高低,與經營團隊的整體或個人表現直接相關。
第二,調整工資。
企業或管理者上司不能直接依據評價結果,調整下屬員工的職務等級工資。從理論上說,“工資等級”必須依據兩個緯度確定:一個是“資格等級”,表達的是“人的價值”,另一個是“職務等級”,表達的是“事的價值”或“職務工作的價值”。
企業管理當局必須依據“人事結合”的狀態,一年一度確定或調整一個人的等級工資。具體方法可以依據“資格等級”和“職務等級”兩個緯度,設定工資等級表的“薪等”和“薪級”區間或數值。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可以依據調整后的資格等級和職務等級,直接確定每個員工的“職務工資等級”。
任職資格等級的確定,主要依據職務擔當者的表現。在制度上可以依據“年終綜合評價”的結果決定。
人力資源管理的理想狀態就是:使每個人都能擔當合適的職務,使每個職務都有合適的人擔當,實現“人與事”的完美結合。
以上就是企業如何從“績效考核”轉向“績效管理”?這四個方面很關鍵!的全部內容了。
關于紅海云
紅海云是中國領先的新一代人力資源管理一體化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核心產品紅海eHR系統,打破傳統人力資源管理系統功能模塊數據割裂的局限,從核心人力管理、勞動力管理到戰略人才管理,涵蓋人力資源業務12大模塊,百余項功能一體化布局。并通過紅海云RedPaaS平臺、RedAPI平臺、自動化運維平臺等底層數字化配套體系的賦能,讓紅海云eHR系統擁有了業內領先的靈活性和可擴展性。
迄今為止,紅海云服務的客戶已成功覆蓋華北,華東、華南、西南地區市場,已有逾千家大中型企業借助紅海產品獲得領先的人力資源管理數字化能力,廣泛分布于國企事業單位、地產、銀行、醫藥、物業、物流、餐飲、服飾等行業,包括中國銀行、保利物業、石藥集團、以嶺藥業、科興生物、中金珠寶、華宇集團、祥源控股、雪松控股、真功夫、中郵金融、影兒集團、比音勒芬、曹操出行等眾多頭部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