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資訊
INDUSTRY INFORMATION
eHR系統采購實施中的亂象有哪些?其實,在企業進行eHR系統采購過程以及實施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一些意外情況,而這些情況一方面反應了市場上eHR廠商的各類問題,當然,企業在選型過程中也會由于沒有相關經驗而導致出現差錯,以下這五點是過往企業在采購或實施經驗經常出現的亂想問題,這里提供給想要上線eHR系統的企業進行參考。
1.機械執行低價中標規定
首先應當承認,這是招標采購中應遵循的基本原則,但是這里的低價應當是以對單位e-HR需求深度契合滿足為前提的。雖然很多單位在招標評分表中將實施、服務等列入其中,但是在確定中標者時,卻是機械地執行最低價中標這一規定,這種做法實際上讓價格成為唯一的評價因素,顯然有失偏頗。為何會如此呢?任何單位也不至于在明知不能滿足自身需求的情況下去選擇一個低價供應商,問題就出在單位eHR需求不明確上,正是因為需求模糊,才進一步導致后續問題。
2.eHR系統廠商前期無原則承諾
應該說任何一個行業都存在良莠不齊的現象,廠商所處的發展階段也各不相同,在市場定位、發展策略、產品研發、市場銷售方式、老板風格等方面均有各自基因,也總有部分廠商處于獵取銷售訂單的目的,采取盲目承諾、從不說”NO”的銷售策略;更有廠商對客戶表述的需求一知半解,甚至故意曲解和模糊化,為后續實施建設過程中留下扯皮談判的空間,所以會有一些廠商在需求應答階段上基本上來者不拒、無所不能。
3.eHR系統需求過于表面
由于單位并沒有梳理出完整明確的需求,需求顆粒度過大,邊界太泛,因而在與eHR廠商需求溝通和演示交流中,往往停留在表層的大概念、大框架、大流程層面,大而化之的結果造成一種假象:所有eHR產品都差不多,需求滿足度都非常高,進而輕信廉價承諾。
比如,很多單位只看大體不看細節,同樣宣稱軟件能夠實現表單、工作業務流程、薪酬計算公式的自定義,但實際上操作技術難度差別很大,少量流程與多個流程以及簡單流程與復雜流程的設置在工作量和難度上差別巨大,等等。很顯然,如果沒有詳細的需求,在這些問題上的確很難避免大而化之的問題。于是就出現下一個問題。
4.選型小組評判標準不統一
在選型決策階段,招標中的選型小組采用評分方式確定最終中標廠商。但如果像前面所說的,在需求不明確、哪家廠商都能滿足、各個廠商都差不多的情況下,選型小組也很難在短短的幾十分鐘的講標、評標環節達成一致。再加上選型小組成員之間評判角度和意見不統一,不同角色的立場差異很大,比如技術性能和功能實用性的矛盾、領導層宏觀訴求和執行層微觀需求的矛盾等等,最終導致的結果實際上選型進入了無序決策狀態。
5.在實施中不斷增加費用
廠商在前期無法知曉客戶的詳細需求到底有哪些需求要實現,難度和工作量有多大,導致報價沒有針對性,再加上很多單位對價格的高度敏感,很多小型廠商正是抓住這一心態,在競標中采取低價策略,以完全低于常規水平的低價中標。但在實施建設中出現需求不斷變更與調整、各種諸如理解不一致、不滿足需求的二次開發層出不窮,于是項目推進緩慢、不斷延期乃至停止等各種問題開始爆發。
這時,單位開始會憤怒,然后則無奈:當初說好的“沒問題”呢?單位項目負責人當然會憤怒,但是憤怒解決不了問題,而如果這個項目就此而擱淺顯然對本人是非常不利的;于是雙方開始尋求解決方法,往往通過補充費用、增加二開等等手段,讓系統能夠滿足核心需求、勉強上線、結束項目就成為了最佳選擇。而很多項目就在這個過程中陷入了讓人痛苦萬分的長期拉鋸之中。在有些時候,eHR建設負責人甚至會“胳膊肘向外拐”,站到廠商的角度說話,當然這完全是出于“自救”。
最終,在項目好不容易上線的時候,才猛然間發現,最終的產出與想象的藍圖不對應、兩張皮。并不是說只有低價才會導致上面的那些問題,有些單位“財大氣粗”,追求效果“不差錢”。但實際上,如果需求不明確,一味的追求大牌廠商和高端先進理念,花了不少冤枉錢但買不來想要的效果,因為錢沒有花到刀刃上。